昨天台中高鐵站旁有個咖啡與茶、食品設備展覽
想說安晶公司也有去,可以去看看有沒有什麼好咖啡
只是到了現場真正純咖啡的廠商不多,反倒是現場有很多廠商都賣白咖啡
很多人會問『到底什麼是白咖啡~』
老實說真正定義的白咖啡,我還真的不知道(!) 魚老闆也不知道(!!)
維基百科的白咖啡
9世紀,一位來自中國海南島的錫礦工移民至馬來西亞,研製出了這款咖啡。
他用少量的植物黃油和糖煎炒出的咖啡豆比其他方法煎炒出的顏色淺一些,
因此被稱作白咖啡。
白咖啡的名稱並非因為咖啡的顏色而命名,而是在咖啡豆的烘培過程中沒有
添加任何成分,因此白咖啡名稱中的「白」也取義純淨、純粹。
不同於「馬拉西亞當地的黑咖啡」的製法,白咖啡的咖啡豆是由經過棕櫚油
烘培過,並且不添加糖和小麥,因此白咖啡不僅口味上比黑咖啡更純,在健
康上不傷腸胃、不會上火、咖啡因含量低。
有一說:黑咖啡是咖啡豆加焦糖去焙炒
但台灣常見的黑咖啡,只有純咖啡豆烘焙,本身就不添加糖或小麥等等
只是在健康上不傷腸胃、不會上火、咖啡因含量低,其比較的對象是不是所謂的
馬來西亞黑咖啡(?),不知道是不是和我們常喝的黑咖啡一樣?!
另一說法:白咖啡是咖啡豆不加焦糖直接 低溫 烘焙,延長烘焙時間去除了一般高溫
熱炒的焦枯、酸澀味,而且保留了原始咖啡的自然風味及濃郁香氣。
烘豆師都會注意烘焙時的烘焙曲線,過程中溫度與時間的變化都可能造成烘焙後
的差異,太快或太慢都會造成味道發展不完,白咖啡使用的低溫長時間烘焙,會
造成咖啡豆其特色被磨掉,風味層次不佳。
早期的咖啡烘焙很深,煮出來的咖啡又濃又苦,也因為又濃又苦,而需要加糖來掩
蓋,自然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理論上來說,烘焙越深其脫水程度越高,咖啡豆重
量也會較輕,若是用秤重的方式,深烘焙的咖啡豆數量會較淺烘焙的多,相對的攝
取到的咖啡因會較多。每支豆子都有自己所屬的味道,而現在人喝咖啡越來越講求
品質與精緻,開始講求咖啡本身的原味,不再是又濃又苦,烘焙方式與喜好早已和
過去大不同。